《永久的悔》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永久的悔》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永久的悔》教案 篇1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现代记叙文。文章以朴素自然的语言回忆了过去的家庭生活,通过平凡小事来表达对母亲深深的思念,表达了因为再也无法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而悔恨不已的心情。
二、教学思路
根据现代中学生不懂生活的艰难,不理解父母苦心、缺乏爱心以及农村中学生阅读量少并本文的特点,我通过引、读、思、品、写五个环节来完成教学任务。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感情,理解父母的苦心,健全人格,懂得尽孝,懂得关爱他人,学会自主学习,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领略文章平实自然、在日常絮语中蕴含深情的语言风格。
三、教学流程
(一)引(延伸课外,认识作者)
1、引导学生背诵孟郊的《游子吟》,学生谈对本诗的理解。之后引入同题材的《永久的悔》。
2、教师结合课文注解简要介绍作者。
(二)读(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用横线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标出生字生词,查字典解决。
2、在顺畅默读课文的基础上放声朗读,体会感情。
3、教师设问:读这篇文章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来读呢?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小结:痛苦、悔恨。
(三)思(独立思考,各抒己见)
思考下列问题,现场回答:
1、作者悔什么?为什么悔?悔的表现是什么??
2、本文的结构层次如何划分?
3、中间叙事部分作者不仅叙写了母亲受尽的苦难,更主要叙写了什么内容?为什么这样写?
(四)品(品味精彩,积累感悟)
1、轻声朗读课文,品味作者情感。 (教师做示范,学生学习品赏)
例:在当时,对我来说,月饼可真是神奇的好东西……她根本一口也没有吃。这句写出了我家生活的极度贫困,很难吃上月饼;也写出了我那时的幼小,不懂事,没有想到母亲。表现了我的悔恨之情。
归纳妙点:
1、文章语言朴素自然,在平实中饱含深情,在字里行间表达出对母亲的思念,由此突出主题:及早尽孝。
2、全文以“永久的悔”为主线展开。开篇点明“永久的悔”,引出对往事的追忆——“悔”的由来,结尾扣题,进一步突出“永久的悔”。条理清晰,主题突出感人至深。
(五)写(反馈检查、学以致用)
1、词语的理解性听写(教师说出词语意思,学生写出本词)
2、母爱无私,母爱伟大。生活中你一定也深有感触,请用简短的语句写出你的感受。
3、以亲情、友情、师生情等为题材写一篇作文。
要求:
1、自拟题目
2、亲身经历,情感真挚。
教学反思
本案例体现了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又创造性地吸收了传统教学方法注意夯实基础知识的特点。成功之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通过独立阅读理解课文、学习词语。在比较阅读中,小组的互动,促使多数学生参与进来。
2、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
“文以载道”,这是古今大学问家所提倡的。读文章重要的是领悟其中的精神实质,使优秀的思想精神代代相传。本案例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通过文章的阅读,领悟母爱的艰辛与伟大,明白爱心、同情心的重要性。
3、创造性地使用传统教学方法。
听写是传统教法之一,但在这里注入了新的活力。以理解进行概括性听写,既能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又能使学生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同时达到了夯实基础的目的。
《永久的悔》教案 篇2教学目标:
一、学习掌握本文真实自然的描写方式。
二、准确认读课文中疑难字词,并掌握它们的意思。
三、感受本文朴实语言中所含的复杂感情。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真实自然的描写方式,感受本文平实的语言中所饱含的深情。
教学难点 :本文的线索是吃的东西,这一点较不常见,对此应稍作分析。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课文“永久的悔”,作者是当代语言学家季羡林老师,写这篇文章时季老师已年近九十,却还在对一件往事耿耿于怀,可见这件事 在他的内心深处有着怎样的地位。那么,让这位九十岁的老人永生难忘,始终无法释怀的到底是一件什么样的事呢?
二、探究课文第l、2自然段
1、让学生齐读课文第l、2自然段。
2、作者心中永久的悔是什么?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3、为什么说它是作者心中“永久”的悔?最深切、最真实、最难忘。
三、熟悉文章内容,明了文章线索
1、作者这篇怀念母亲的文章是围绕什么展开的?
2、具体有哪些吃的呢? 白的黄的红的。
3、不错,“白的、黄的、红的'”就是本文的线索,它贯穿文章始终。作者为什么要以吃的为线索呢?
4、因为孩子最容易关心吃的东西,所以作者对小时候的记忆总与吃的联系在一起,这一点可以理解。但为什么母亲吃不到好东西这件事也会让他想起母亲呢?
四、小结
本课熟悉了课文内容,明确了文章线索,对第l、2自然段进行了分析,知晓了作者心中永久的悔是什么,初步感受了母亲对“我”的关爱和我对母亲的怀念。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温故互查:(检查上节课所讲的内容,使学生加深印象。)
二、阅读理解3、4自然段
1阅读第3、4段,思考这两段主要讲了什么,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这两段篇幅不长,却将作者父辈生活的艰辛深深地印人读者脑海。文中有些词语极富表现力,请大家找出来。
3、指导学生用这些词语造句,以加深理解。
4、母亲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
5、如何理解“这个五里路,就是我 母亲毕生所走的最长的距离”?
组织学生讨论。
二、分析阅读5--8自然段
1、让学生细读5--8段,掌握其内容。
2、吃白的是最高标准,其次是黄的和红的,作者家平常都吃些什么呢?
3、但“我”却偶尔可以吃到点白的或黄的,有哪几种途径可以得到呢?
4、让学生齐读第7段,注意读出感情。
5、讨论:文中母亲在中秋节给我半块月饼的事是整篇文章唯一一处对母亲行 ……此处隐藏10882个字……我在上面提到的好吃的东西,几乎都与母亲无缘。”
6.分组讨论,每组选一个小组长,作好
讨论记录。
生:母亲之所以只吃红的是因为她把白的和黄的让给了我,这让我感动至深。
生:母亲艰辛一生,作者儿时无法体会,成人时又无法报答,内心悲凉。
7.汇报讨论结果,在教师点拨下明确。
四、本课小结
本课熟悉了课文内容,明确了文章线索,对第l、2自然段进行了分析,知晓了作者心中永久的悔是什么,初步感受了母亲对“我”的关爱和我对母亲的怀念。
五、板书设计
永久的悔
季羡林
最深切、最真实、最难忘——永久的.悔: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线索:白的黄的红的
第二课时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阅读3、4自然段,对作者家境和母亲形象有初步认识
2.阅读5-8自然段,初步感受母亲对自己的关爱
3.重点研读9-11自然段 ,进一步感受母子情深
4.辅导学生完成课堂练习
一、阅读理解3、4自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让学生阅读第3、4段,思考这两段主要讲了什么,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抽多名学生回答,并总结。
3.师:这两段篇幅不长,却将作者父辈生活的艰辛深深地印人读者脑海。文中有些词语极富表现力,请大家找出来。
4.指导学生用这些词语造句,以加深理解。
5.师:母亲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
抽学生回答,将内容板书(见板书设计)
6.师:如何理解“这个五里路,就是我母亲毕生所走的最长的距离”?(组织学生讨论)
1.阅读3、4自然段,思考这两段在文中的作用。
2.生:这两段主要讲述了作者贫困的 家境,将母亲的大致轮廓也勾勒了出来,为后文的展开铺垫了感情基 调。
3、生:立椎之地、孤苦伶仃、无依无靠、
举目无亲、背井离乡、千辛万苦……
4.用上述词语造句。
5.生:娘家姓赵,十分贫穷;不识一字,连名字都没有;走过的最长的路就是从娘家到婆家的五里路。
6.讨论这一句话中所饱含的深情
二、分析阅读5-8自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让学生细读5~8段,掌握其内容。
2.师:吃白的是最高标准,其次是黄的和红的,作者家平常都吃些什么呢?
抽学生回答。
3.师:但“我”却偶尔可以吃到点白的或黄的,有哪几种途径可以得到呢?
抽学生回答,将内容板书(见板书设计)。
4.让学生齐读第7段,注意读出感情。
5.组织学生讨论:文中母亲在中秋节给我半块月饼的事是整篇文章唯一一处对母亲行为的描写,语言极其 朴实,却让人感触甚深,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呢?
1.细读第5-8段。
2.思考回答。
生:“‘白的’与我们家无缘,‘黄的’与我们缘分也不大,终日为伍者只有‘红的’。”
3.生:可以从家境较好的大奶奶那里得到一小块馍馍;中秋节母亲会想办法给我弄一点月饼;为二大爷割牛草也可得到一点黄的。 ’
4.齐读第7段,体会文中流露的母子情深。
5.分组讨论,汇报交流讨论结果,在教师指导下领会文中自然流露的母亲对儿子的关爱情。
三、重点研读9一ll自然段,进一步感受母子情深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饱含深情地朗读“我在她身边呆到六岁……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2.抽一个学生朗读第10自然段。
3.师:这两段是本文最感人的部分、每 次读来都让人有一种辛酸的痛。“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
待”,年少时对母亲的恩情理解得并不深刻,等到知道报答时却已不能,这里包含了作者多少的无奈啊!指导学生领悟这两段作者平实的语言中蕴含的深情。
1.听教师朗读,感受其感情基调。
2·充满感情地朗读第10自然段。
3.领悟作者平实的语言中所蕴含的深情,联想自己的情况,体会父母对自 己的爱。
4.以“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 待”为题组织一次小型演讲会,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4.踊跃发言,说说自己平日是如何与父母、长辈相处的,从哪些小事中可 以反映父母对自己的爱。检讨自己 的不足,并思考应该如何去回应、去 报答父母、长辈的关爱。
四、完成课堂练习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疑难字词练习(见随堂练习设计)。
2.指导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
1.掌握相关知识。
2.发挥主观能动性,完成课后习题。
五、本课小结
这节课主要按段落顺序对课文进行了较为详尽地分析,使学生对文中质朴语言所蕴含的复杂情感有了深入体会,明白了文章之所以动人应在于情而非文。学生通过此课的学习,认识到父母及长辈对自己的关爱,懂得思索探寻与他们相处的最佳模式,莫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空悲切。
六板书设计
永久的悔季
羡林母亲:娘家姓赵,十分贫穷不识一字,连名字都没有走过的最长的路就是从娘家到婆家的五里路毕生与红色的高粱饼子为伍一辈子都没有笑过 日日夜夜盼着自己的儿子回来,直到去世。
线索
白的:大奶奶给;中秋节母亲想办法弄
黄的:为二大爷喂牛讨得
红的: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一般的纪念性的文章都会围绕被怀念的对象展开,但本文语言平实,对母亲的描写着墨极少,只有一处行为描写和一处语言描写,却同样能触人心弦,让人潸然泪下,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可让学生课外模仿作文。
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设计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1)他非常懒,总爱去邻居家憎饭吃。 (2)年少的他懵懵懂懂,做了很多错事,其中有二件让他至今后悔不已。(3)那个工作对他来说垂手可得。(4)他拿出一个馒头,扳了一块给我。
个性练习设计
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母亲不知有多少个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回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请随意想像一个片断(如村边眺望、临终思念等)对母亲的心理活动进行描写。
教学探讨与反思
1.文中有许多成语,让学生把握运用,对于写作水平的提高有一定作用。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可以从理清文章线索人手。
3.本文写得极其朴实,没有对母亲作过多的描写,只一块月饼和一句话语,就将母爱展露无遗,看不出任何修饰的痕迹。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明白,自然真实的情感流露才会出最好的文章。此外,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一个重点,可通过演讲的方式进行。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