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集合八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数学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感受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或物体的某一个面是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2、通过观察、测量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
难点:正方形和长方形特征的归纳总结。
教学准备
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直尺1把,三角尺1块,钉子板,橡皮筋。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幻灯片播放正方形、长方形图片,吸引兴趣
2.在生活中很多东西都是由正方形和长方形组成,你们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引发学生思考。
二、实际操作,验证猜想
1、观察 拿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猜猜它们有什么特点呢? 你有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吗?同桌交流。
2、操作验证 (1)拿出自己的学具,用自己的办法验证。 (2)把自己的猜想和验证向小组汇报。
3、反馈 (1)对长方形的边你有什么发现?相机板书。 你是怎样证明的?(量、折、比等) 相机教学“对边”。 指一指长方形的对边在哪里,一个长方形有几组对边? 长的一条边,请你给它起个名字,你会叫它什么?短的`一条边呢? (2)对长方形的角你有什么发现?相机板书。 你是怎样证明的?(量、折等) (3)正方形的边你发现了什么?相机板书。 怎样来证明? 正方形的边你会叫它什么? (4)正方形的角你发现了什么?相机板书。 怎样来证明?
4、归纳 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练习: 1、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再把这个长方形变成一个正方形,再说说它们的特点。
2、在书上p64第7题的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再说说小青菜提的问题。
3、完成书上p64第4题。 先自己拼一拼,再与同桌交流一下。 (1)用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2)用1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再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4、思考: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吗?
三、课堂小结
向同学们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的习题
2.把不理解的地方标画在书上。
篇二:《 8+7等于几》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8+7等于几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习惯。通过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使学生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初步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做游戏吗?现在我们来玩一玩,好不好?
师一边拍手一边有节奏地说:小朋友,我问你,9和几凑满十?
学生:邵老师,告诉你,9和1凑满十……
[评析: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为新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口令游戏不但复习了10的组成,也为学生探索8、7加几的算法提供了依据。]
二、操作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小号图。
(1)提问:这是一幅小号图,谁能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怎样列式?
[评析:让学生先说一说图意,再提出问题,旨在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2)提问:8+7等于几?你能从图上看出来吗?在小组里说一说。
(3)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交流,可能会有下面的想法:
①一个一个数出来的。
②左边8个加2个是10个,10个加5个是15。
③右边7个加3个是10个,10个加5个是15个。
④两个盒子一共20格,现在空掉5格,就是15个。
⑤8+7=8+2+5=15。
⑥8+7=7+3+5=15。
学生在交流第②、③种方法时电脑动画演示小号移动的过程。
[评析:教师充分利用主题图的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索8+7的计算策略。以上不同的算法反映了学生的三种认知水平:第①种算法表现出动作把握倾向,认知水平有待提高;第②③④种算法表现出图形把握倾向,这些学生对图形有较强的观察力和想像力;第⑤⑥种算法表现出符号把握倾向,这些学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认知水平较高。]
2.教学小棒图。
(1)小朋友想出了很多办法计算8+7=15,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小青椒和小蘑菇是怎样想的?
小青椒是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的,请你们在小组里说一说,它是怎样想的?指名说一说。
动画演示,学生填出方框里的数。
(2)小蘑菇的'想法和小青椒有点不一样,请你们在小组里说一说它又是怎样想的?指名交流。
[评析:设置一个帮助小青椒和小蘑菇的情境,让学生填出方框里的数,有利于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美德,同时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3)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小结:这两种方法都是凑十法"。
3.(1)教学"想想做做"第1题。
请小朋友先用学具摆一摆,再计算。学生完成后交流。
(2)(电脑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下面我们来做个"圈十"游戏。先圈出10个,再计算。
(3)教学"想一想"。提问:不看图、不摆小棒,你们会这样想吗?请你在书上填一填。
提问:计算8+9还可以想哪些有联系的算式?"
谁来说一说。学生可能想到:
①因为9+8=17,所以8+9=17。
②因为9+9=18,所以8+9=17。
③因为8+10=18,所以8+9=17。
④因为17-9=8,所以8+9=17。
[评析:让不同的学生表现不同的思维过程,使他们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感受成功的快乐,同时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
(4)小结:我们计算8+9的时候可以想以前学过的算式,这个办法真不错。(电脑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你能很快算出这些题的得数吗?
学生口答。
[评析 ……此处隐藏4388个字……示米尺)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感受1米的长度,找一找在教室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接近1米。
2.让学生了解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1米=100厘米 1m=100cm
3.做一做:1米有多少厘米。
4.数一数:1米=100厘米 1m=100cm
5.找一找:在教室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接近1米。
三、练一练
试一试,填m还是cm呢?(结合实际经验了解一-般物体的长度)
1.衣柜高约2-----------
黄瓜长约20----------
房子高约3------------
2.练一练 17页(估计自己的课桌有多高,再实际分组合作)
3.有一只蜗牛和蚂蚁在赛跑,看谁能跑第一呢?(课本17页3题)
4. 拓展训练
①画一条3cm长的线段(难度较大,需要在老师指导下完成)
②画出比6厘米短的三条线段
四、课堂总结(略)
小学数学教案 篇7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并能正确的组成比例。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谈话,播放课件,引出主题图
师:这节课我们上一节数学课,这节数学课有很多有趣的知识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和发现呢!同学们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播放视频,生观察,并说看到的内容)
师:看到这些画面你的心情怎么样?(激动、兴奋、骄傲、自豪……)
师:是啊,老师和你们一样,每当听到雄壮的国歌声,看见鲜艳的`五星红旗,老师的心情也十分激动,国旗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是神圣的。
问:画面上这几面国旗有什么不同?(大小不一样)
师:虽然这几面国旗大小不一样,但是长和宽的比值都是一样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比例的知识。(板书:比例)
(课件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说出长和宽各是多少)
问:你能根据这些国旗的长和宽的尺寸,写出长与宽的比,并求出比值吗?请同学们先写出学校内两面国旗长与宽的比,并求出比值。(生动手写比、求比值)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比例的意义
(生汇报求比值的过程)
师:请同学们观察你求出的学校内两面国旗的比值,你有什么发现?(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师: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我用“=”把这两个比连起来,可以吗?(可以)
师:从图上四面国旗才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求出比值,也写成这样的等式呢?请同学们自己动笔试一试(生动手写比,求比值,写等式,并汇报)
师:指学生汇报的等式小结,像这样由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组成的等式就是比例,谁能概括出比例的意义?(板书课题,生汇报,是板书意义)
问: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关键看什么?(关键看它们的比值是否相等)
(小练习,课件出示)
2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自学比例的名称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理解了比例的意义,那么在比例中各部分名称是怎样的,各部分名称与各项在比例中的位置又有什么关系呢?打开书34页,自学34也上半部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生自学名称,汇报,师板书名称)
(2)合作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比例的内项和外项之间还存在着一个有趣的特性呢!你们想去发现这个特性吗?接下来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 课件出示小组合作学习提示,指名读
各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合作学习发现的规律。
师: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具有这样的特性呢?分组验证课前写出的比例式。
师:问想一想,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除了根据比例的意义去判断外还可以根据什么去判断?(生回答: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师:如果把比例改写成分数形式是什么样的?生回答。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生回答,师板书
三、巩固练习(见课件)
四、汇报学习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篇8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快乐的动物”。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2、通过观察,进一步理解等分活动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3、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倍”的含义,知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4、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通过观察,进一步理解等分活动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倍”的含义,知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倍”的含义,知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这节数学课我们就来和动物们交朋友。(板书:快乐的动物) 只要大家开动脑筋,齐心协力完成任务,就能交到很多动物朋友,大家有没有信心? 课件出示主题图 夏日的一天,森林里热闹极了,小动物们都高兴来到河边玩耍,有的`唱歌,有的跳舞,大家玩得可高兴了。那就让我们来看看都来了哪些小动物了?
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
1、数一数。
(1)这些小动物分别有几只,请你数一数,填在□里。
(2)汇报。
2、做一做。
(1)请你用学具摆一摆小猴和小鸭的只数,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同桌说说)
(2)出示松鼠和小鸡摆一摆、圈一圈、填一填。
3、说一说。
(1)鸭子数是松鼠的□倍。 □÷ □= □
(2)猴子数是孔雀的□倍。 □÷ □= □
(3)你还能提出谁的只数是谁的几倍的问题吗?(小组讨论,合作探索。)
三、自主练习,巩固新知,体验成功。
1、独立解答练一练第1题。
2、数学故事:有一天,机灵狗找到淘气要比高。淘气说:“没有尺,怎么比呀?”机灵狗灵机一动,找来了几个南瓜来比高,我们就来看看他们比的结果吧。
3、我们学校气象组调查了近日来的天气情况。你能根据此表填一填吗?
四、小结。
大家真爱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问题。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数学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小朋友多动脑,利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行!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