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

时间:2025-04-08 12:25:38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15篇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15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1

《月亮和六便士》是毛姆的一部非常著名的小说。它有很高的声誉,就算没有读过的人,也会大概知道它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伪文青们都很喜欢的一本书。

看完后,我被里面那幅美妙的画面所震撼了。在我读它之前,我认为这本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可爱的年轻人,他为自己的理想奋斗了一生,却依旧很穷。我认为,至少是一个善良和纯洁的人。然而,看了这本书之后,才发现主人公是一个脾气暴躁和粗鲁的`大叔。而这位大叔是以著名画家高更为原型的。

大叔早年的生活其实是一个典型的“成功人士”,六便士的生活似乎有点低估了他的社会地位。然而,也许正是这种对比让这个角色与众不同。第一个对比是大叔的年龄,他不是一个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而是一个有着令人羡慕的居家男人。对于这样一个人来说,放弃一切去追求遥不可及的“月亮”似乎有点不可思议。第二个对比是大叔的社会地位。如果他一无所有,我可以想象这是一个被逼到路尽头的人是怎样的涅槃。但是成功和快乐的人可以从头开始,而不用担心“成本”,这是需要多大的勇气?

我没有研究高更的真实历史,小说中对真实世界的描述有时牵强附会,却还是让我感到真实。也许,真相并不是这部小说的初衷。虽然这个天才有非凡的天赋,但就我个人而言,我不喜欢他。尽管表面上不负责任,对家庭带来了伤害。而我最讨厌的是他对朋友的态度。

我忘了唯一崇拜他的朋友的名字,我们就叫他小胖吧。小胖也是画家,看了他的画后,很珍惜。男主虽然脾气暴躁还没有礼貌和修养,小胖还是对他很好。

不幸的是,男主不但忘恩负义,还出轨了小胖的老婆。其实这一点逻辑我一直觉得小说没有解释清楚,因为一开始小胖的妻子是很讨厌男人的,对小胖却很有爱心。后来莫名的被一个男人吸引了。

或许,一千个人读同一本书都有不同的感受吧!这就是我在看这本书的一些感受。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2

最近终于把这本书看完了,整本书其实就是介绍天才画家斯特里克兰的生平,如果不是读了书前面的序,我想我也不会知道这本书书名的含义,每个人都有梦想,可是随着年纪的增长,面临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谁又敢洒脱的抛弃一切去追求自己的梦想,特别是艺术这样虚幻的梦想,而且艺术家一般活着的时候是贫困潦倒,死后无人知晓,除非是世所罕见的天才才能流名千古,但是,这世上又有几个天才呢。书中的主人公在我看来是个比较极端的例子,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或者说追求美的道路上。

其实我觉得这是一个哲学问题,是选择美好理想的代表——月亮,还是臣服于现实,弯腰捡起脚边的六便士。我们中国自古倡导中庸之道,理想和现实,不必一定做个选择题,我想,在享受现实生活的同时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可以说,追求美是人类的天性。

书中另一个让我感觉强烈的地方,就是超脱物质享受,沉醉于精神世界,感觉有点类似修行。想起一句诗: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经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不过我想作者想传达的意思,是说:现在我们生活的世界太过复杂,太过精致,反而没有原始粗犷的美。就像一个人,吃了太多精致的食物,非但不会健康,还可能会生病。

精神也是一样吧,我们被各种精致的东西包围,让自己活得很体面,吃精致的食物,欣赏了太多加工的精致美景,精神也会生病的吧。

想起古希腊的一个神,只要身体接触土地便可以获取力量,它的母亲是大地之母,很多时候,我们不开心,是因为内心的不踏实,脚下穿着鞋,踩着的是水泥地,与原始的土地隔离了,活在一座座冰冷的钢铁森林中。返璞归真,放飞自我,寻求精神的解放,追求自己想要的自由。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3

一直以来读完书,就在脑子里随便想想就完了,懒得不愿写书评,所以思绪一直是乱的。

很多时候翻开一本书开始看的时候并不知道里面有多精彩,于是遇见精彩的时刻内心就有多喜悦。

开篇引入是从艺术家的妻子开始的,读的时候完全不知道最重要的人物是她的丈夫,而且整本书的主角似乎都不是艺术家,却又在“我”和与他接触的人说的话发生的事中,让他的性格和形象承现在眼前。这样的设计正是我喜欢的地方,而且有趣的是,作者是用“我”来叙述的,“我”又在书中有趣而真实地分析了各个人物性格和这个世界,我们看的时候会跟着他思考,自己也会去想。谁说一本好书不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呢。

看似是一个离经叛道的`故事,却又让人感动、震撼,又觉得神圣。画家对他的理想,艺术追求,从没有失去勇气。从没有人可以真正摆脱别人的眼光看法,不计较得失,不在乎自己做的事日后真的会给自己带来益处,他真正挣脱了枷锁。一个执念,一个信仰,就是一辈子。他用生命最后的时间,把他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他所知道的秘密,创作、表达在画的世界里,通过作者的叙述,我们好像真的看到了那幅惊世骇俗的画,但又揭不开它隐藏的秘密,因为画家最后高傲又轻蔑地毁了那个我们永远不会知道的世界。

虽然是外文翻译,我是在读完整本最后看的翻译者导读,他说看到最后热泪盈眶,由此可以看出翻译者翻译时会相当用心,也确实翻译得很好,很多时候词美又贴近中国文化,很多注解也很有意思。但是透过这些依然能感受到原作家不一般的文采。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4

他在生活中总是痛苦地和各种各样的困难做斗争,但我也明白大多数在世人看来很可怕的事情,他根本是不在乎的。斯特里克兰和大部分英国人不同,他丝毫不讲究享受,他从不为经年累月寄身于破落的房间里而烦恼,他不需要周围拥有许多漂亮的玩意儿。我想他肯定注意不到我最初去找他时那个房间里的墙纸是多么的`肮脏。他不想要坐在舒服的扶手椅里,他确实觉得坐在坚硬的餐椅上更为舒服。他吃东西的胃口很好,但不在意吃的是什么;对他来说那无非是食物,都是为了缓解饥饿的痛苦才吞下去的;在没有食物的时候,他似乎也能忍饥挨饿。我听他说曾经有六个月他每天就靠一片面包和一瓶牛奶度日。他的言谈举止俗不可耐,但又毫不追求各种声色犬马的东西。他并不将身无长物视为艰难困苦。他这种完全追求精神愉悦的生活方式真叫人难以忘怀。

从伦敦随身带来的少量钱财耗尽之后,他并没有垂头丧气。他没有卖过画,我想他其实也不想卖,他着手寻找某些能赚点钱的活计。他用故作幽默的口气对我说,他曾经给那些想要领略巴黎夜生活的伦敦人当过导游。这份职业很对他那冷嘲热讽的脾气,再说他对这座城市几个声名狼藉的街区也是了如指掌。他跟我说他会接连好几个小时在马德莱娜大道[插图]上走来走去,希望遇到英国来的游客,最好是喝得酩酊大醉的那种,那些人渴望能见识各种违法乱纪的勾当。走运的时候他能赚到不少钱 ……此处隐藏4301个字……。本书作为一部小说,同样跟书中主人公的画作一样折射了20世纪初期的世俗风云。

开头描写主人公逝后画作名声大噪,但凡跟他有点关系的人都流传着他的各种见闻八卦,真真假假。然后描述从他离开妻子儿女从英国奔走到法国之后义无反顾追求自己的理想,从人生的半中腰踏上一条走向偏执画家的不归路。

从作品的雏形到成行的这期间,主人公经历了人生的各种不堪但都能视如草芥,从因生活窘迫寄住到德克家,倾爱其妻反迫自杀,又奔走异乡,被爱塔爱上育子,所有经历只化作了素材,爱于一时,对美的执着仍然一如既往,短短数年,画作随其漂泊,散落各处,后患麻病,终其一生,造就不菲价值。

比起对一部文学作品的作者在人物的心境,神态,动作,环境的烘托等等写实的功底和素养来说,对这部作品更倾向了对故事情节跌宕的.关注,作者倾注了大量篇幅渗透人性,在精神追求与现实物质方面的权衡,不惜为艺术忘我,忘却周遭,穿透世俗,创作于深邃。

为那个时代庆幸,出现精湛绝技的画作流传于世,进而引发后来者对画家背景惊世骇俗的故事,这或许也是文艺作品在不同时代的周期规律,具有时滞性,梵高和莫奈是否也是如此,红楼梦应该是的。张爱玲在遇到胡兰成之后的文学成就才更上高度。

不幸的是,主人公在经历了人世间多少苦难得来了举世成就,爱他的人,莫过于都爱到尘埃,才生出花,又被冷冷拍打,泯灭了一切,或许这才是文艺作品该有的出场姿态,如蒙娜丽莎的微笑一样神秘才是优秀。

幸与不幸,更与何人说。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13

看过《月亮和六便士》后,我一直笃信作者毛姆不仅是一位伟大的作家,而且也是一位很伟大的心里学家。尽管在此之前,同时在此之后,我并没有看过有关毛姆的简介,我的这份笃信我是很坚定的。这本书对人的心里的细节描写及为何会产生这种心里的分析,让我十分震撼,以至于我到现在心中翻起的那份波浪还没有得到平静,甚至是连语言这个我最为熟悉的东西我都不知道如何说了。尽管这本书给我带来这么强大的震撼,以至于我都不能好好的说话,但是我还是觉得应该写一下自己的感受。

看完整本书后,我最大的感触是“我”认为查尔斯。思里特克兰德寻找到的不是自己,而是一个新的灵魂。对这句话,感触颇深。一直以来,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在告诉我要做自己,要做真正的自己。于是我以为只要我做到了自己,显示出自己独特的个性与才华,我便可以一鸣惊人,成为万众瞩目、名留史册的人物。可是当我看见这句话的时候,我突然明白事情似乎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我”亲身经历与感受到了斯特里克兰德的事迹与存在,“我”看着他抛弃妻子,看着他又如何伤害对自己最真的朋友,这样一个未被社会传统价值观的人为何能够取得这么伟大的成就?心中很震撼!

通过作者不断的记述并且引起潜意识的问题,我突然意识到一个伟人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伟人,他在成长中必须要做一些违背社会道德的.事情,他们抛弃以前的生活基础,被人们认为是个不折不扣的疯子及社会道德败坏的人。但是他们在做这些时候,早就已经忘却了社会道德对他们的审判,他们心中有的只是一个新的灵魂。但是这个新的灵魂在他们刚抛弃以前生活基础的时候,还没有成行,还不足以让这个新的灵魂发挥到让世界为之震撼的地步。于是他们需要继续磨练,需要在社会里面辗转,寻找一处真正适合他们新灵魂居住的地方。这样他们才能创作出不朽的价值。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14

反复拿起反复放下,磕磕巴巴拖拖拉拉,终于读完了好友推荐的这本书,好书!满地都是低头可拾的六便士,他——思特里克兰德,却固执孤傲地抬头望向那一轮月亮他就像屹立在天地间的一座高大黑暗的方尖碑,捡起六便士的众人不管看见还是没看见都不得不朝着这座方尖碑鞠躬弯腰,不管是出于本心的敬仰、崇拜还是无意识的行为,他们都向他朝拜。

这一幕是不是很滑稽?上天垂爱思特里克兰德,赐予他满腔如火的热情和才华,天地嫉恨思特里克兰德,带给他无尽的痛苦和折磨。最近一直在思考一句话“每个人,终其一生,都活在自己的'监狱中。忍是一条线,能是一条线,忍和能之间的夹角就是我们的生存空间。

你的目光落下的地方,就是你今生监狱的围墙!”如果这句话适用在思特里克兰德身上,他无疑是自由的。这个世界上没有关住思特里克兰德的围墙,因为,他的目光落在月亮上。但是,他也为这种自由付出巨大的代价,抛妻弃子,放弃优越富裕的生活和稳定的前程。但是,反过头来一想,这些东西对于思特里克兰德看来,压根就不值一提,比起他的梦想,这些东西实在无足轻重,平淡无聊。

对于我而言,我佩服他,敬仰他,因为他做的事情我很向往但是我做不到。每个人心中做决策的时候,物质生活和追求理想都占有不同的权重。不管做出什么样的决策,我们都没办法也没有权利站在自己的角度做出评价。如果真要一个评价,那就交给时间,交给历史,交给后人吧。现在的我们,最需要做的,就是做真正的自己!我要六便士,但是我也要月亮。

我的家里没矿,我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所以我必须先捡起我的六便士活下去。只有活下去,我才有机会抬头看一看只属于我的明月亮。因为,我知道,我的的心中有一座矿,正在昼夜不停地燃烧!举杯问月, 醉看人间, 舞影徘徊;遥望天外,雾散云开, 抱月入怀!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15

记得还是那个夜晚,我捧着《月亮与六便士》,望向窗口外,那是一轮明亮的圆月,我心想,追求这样一轮明月有价值吗?

《月亮与六便士》讲述的是一个在常人眼里看来近乎于疯狂的故事。一个中年事业有成的银行家,竟然抛妻弃女,去追求自己的画家梦。但是他当画家并不是想要出名,他仅仅只是想画画而已,他最后把他的画全都烧了。

为什么他要这样子?他明明可以过的很好很好,依靠六便士也可以过活,这是因为他心中的月亮,一直在指引着他前行,月亮应该是皎洁无暇的,她也想成为一像月亮一样的人,于是他抬起了头。他开始追求自己的画家梦,被负骂名,抛妻弃儿,他不管也不理。这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

但是现实中很少人能够像这位银行家那样有勇气去追求自己的梦想。梦想,就如同那皎洁的月亮一般遥不可及,有人想飞上太空,但是当他看到宇航员繁琐的训练时,他低头捡起了六便士;有的人想金榜题名,当他看到书里枯燥而难的知识时,他低头捡起了六便士;有人想要成为医生,但是刚刚看到医生的辛苦时,他低头捡起了六便士……我认为六便是指的是人的平凡和庸俗,那些人看到了月亮,却又望而却步,心里想做个庸俗的人又如何?他们就这样平凡的过活,但是,没有梦想的生活是有意义的吗?

有勇气的追求是可贵的,所以成功人士少之又少。但是有勇气还不行,你还得拥有智慧,品德,还得有一双看穿世俗的眼睛。银行家就是这样的人,它就如同佛教里面说的空,只追求自己的梦想,将其他的杂念一一驱逐。世俗的.诱惑很多很多,名声,金钱,在别人眼里的成功……这样将杂念和诱惑置之于脑后之人,更加少之又少。

因此,追求梦想的人是幸福的人;真心追求梦想的人是清欢的人;得到梦想的人是成功的人。

世间的人有不同的精神层次,但是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追求,但愿世间所有人都能过上自己心中成功的生活。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